的不是别的,在明朝出的最多的、最有名的就是太监,为什么做太监?因为这个地方太穷了。而肃宁县出的最有名的太监,莫非当今圣上天启皇帝朱由校身边的秉笔太监魏忠贤了。
吴教谕是那种十年寒窗苦读屡试不中即将放弃的时候考中了举人的人,但是考了十年举人而不中,于是穷困了四十年。考中举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做官,吴教谕又坚持不懈地考了四次进士还是没有考中,只好放弃了。
举人只意味着他比别人每个月多一些月俸,在河间府也仅仅是一石细粮和五石粗粮。在明代一石相当于后世的六十公斤,按理说这些粮食足够举人全家用了,但关键是这里是河间府,河间府穷得很,举人只能拿到三分之一就已经谢天谢地了。吴教谕等了几年眼看着五十了,考不中进士,又没有事情可做,便四处借钱偷偷地贿赂了一下,被任命到魏县做了一个不入流的教谕工作,从此之后算是正式的国家干部了。
但是吴教谕仍然是穷啊,为了贿赂他东拼西凑借了一百两银子,在河间府那里一百两银子多难借到可想而知。而到了大名府魏县做教谕几年来,表面上风光无比,其实他的胆子小的很,谨慎的很,得来的钱也少的可怜,几年时间刚刚还清欠债,却因为大儿子娶亲又欠债了。这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