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所有的电影一样,《钢琴家》在上映前举起了的试看会,然后签订了合约的院线只有不到500家,而能在火热的圣诞档为一部文艺片争取到这样的院线数,作为发行方的派拉蒙影业可以说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对于这部电影的市场前景,瑞恩要求的很简单,尽量在票房上把成本收回来。
当然,这是指全球票房,瑞恩也没有信心,单凭北美票房就能收回成本,电影的题材和风格就决定了它的受众面。
其实,话说回来,《钢琴家》也不是冲着票房去的,瑞恩决定拍摄它,就是为了奥斯卡,仅此而已。
至于远在法国的罗曼?波兰斯基,尽管对于詹金斯影业的做法极为不满,却聪明的保持了沉默,制片方拥有影片的绝对处置权,这不仅是好莱坞的规矩,哪怕是放在欧洲的电影圈,一样会通用。
再说了,当初的合同中可没有标注电影非要参加戛纳电影节不可。
瑞恩也能猜到一些什么,凭借波兰斯基过往的那些经历,再加上电影的题材和风格,以法国人的做派,肯定会给他一座金棕榈。
要知道,罗曼?波兰斯基还从来没有拿过金棕榈。
不过,他前世凭借这部影片拿到了奥斯卡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