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的恶劣,古人无疑要比现代人要脸的多。(感慨一下,西门就遇到过这种同学)而这种随礼与谢礼金的传统,现在依旧在南方少部分地区保留着,绝大多数人都只知道婚宴要随礼,不知道要谢礼。而办宴会等着收随礼比较猖獗的地方,以东北农村为甚,有不要脸的会巧立各种名目收受礼金,其他人为了免得入不敷出,也竞相举办各种宴会,喜事要办,丧事要办,生日要办,小孩满月白天周岁都要办,家里盖房子搬家装修要办,开业要办,倒闭也要办……毫无疑问,越办越穷,越穷越办,最终导致大量东北人口因受不了这种恶俗而外流。
但是清末,许多礼节尚未受到民国与共和国两场文化大洗礼,保留着许多“封建”传统,例如谢礼金这种事儿。而古人举办宴会并不多,尽管大户人家有实力办事儿,可是举办一场也要陪不少钱。更何况小门小户家里本来就不富裕,基本上只办婚礼和丧礼,免得办了一场婚礼之后家就空了老底。还怎么生活。
对于曹跃来说就不需要考虑这么多了,曹跃给的谢礼金基本上是按照礼金的双倍来还的,客人们临走的时候还充满着遗憾,只能来得及喝上一口酒,甚至当曹跃的面说上一句都没资格。但是能够在曹府喝上一杯酒,就已经足以跟其他人吹上一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