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头疼的一个问题。
古代冶铁水平低下,对金属的锻造往往伴随着巨大的亏损。
举个例子。
我有一斤的金属用来锻造钱币,但我经过提纯,锻造,制币等一系列过程后,再去称重钱币,却发现这个钱币已经只剩下不到八两的重量了。(一两五十克)。
而那些所损耗的钱币重量,便称为正常的火耗损耗。
众人不解:“那这是锻造过程中损耗的钱币,我们又不能直接拿来使用啊?这到底有啥意义?”
“别急,听我说完。”
王磊摇了摇头,继续往下讲。
这火耗浪费的钱币确实能不够使用,但每年上报的实数,又真的全部是火耗浪费的钱币吗?
每年各方地区都有上报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却是参差不齐。
有些银两丢失只有一成。
更有甚者,丢失甚至达到了四成的程度?
什么概念?
倘若一斤铜钱能够铸造千两铜钱,那么丢失一斤的四成可能并不算什么。
但倘若十斤,百斤,千斤呢?
这其中的数量就绝非一个小小的天文数字来形容。
就更别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