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拍卖,变得越来越热闹了,另外在b、c、d这三个区里,也渐渐开始有人捡漏成功,几百块、几千块买了什么不起眼的小物件,结果价格马上就翻了几倍。
有一个老大也现场花了两千块买了个花瓶,品相看起来真不咋地,可买完之后没多久,就被鉴定出这是明朝时候的物件,虽说不是什么官窑只是普通民用的,但胜在当年的做工精细,再加上上面的图案是仿当时的一位大家的,价格一下子就翻了30倍。
这种都属于是小的捡漏,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小的捡漏,才能调动起普通老百姓的热情与积极性,不然这国际会展中心里至少十万人的规模,怎么可能个个都是高端的藏家。
a区的拍卖会,每一届国际古玩展都是重头戏,赵春来的一个小瓷瓶子拍出了1200万,在众多地拍卖品中也就是垫底稍微偏上一点的水平,光是一上午就出来了两个过五千万的藏品拍卖。
不过,赵春来的那个小瓷瓶子的拍卖过程比较特别,基本上放上去的藏品,很少有拍卖之后的价格没超过拍卖者设定的底价,按照拍卖会的规则,如果拍卖后的价格没有超过物主的底价,物主是有权利取消拍卖的,这也是李轩为什么能拒绝最初一百万的价格成交,最终拍卖出了一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