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赵枫身处十世纪的大唐,那些在十六世纪“才”研究出燧发枪的智慧者们自然成了为他提供思路的“后人”了,而他俨然是站在“后人”的肩膀上造福国家、造福百姓。
改进了火铳的结构与点火方式后,赵枫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在两天后进行燧发枪的实际试验时,赵枫自己操作燧发枪的发射,才体会到某些不合理的设计,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看出缺陷。
射击标靶的时候,没装填一次弹药,赵枫就得把小小的弹丸塞入枪管的管口,再用木条把弹丸推进枪管里。
赵枫由衷感叹道:“这也太麻烦了,如果每次都这也装填弹药,对面可不就趁着本王装弹的功夫把本王给炸飞了…”
哦,不对,对面没有火铳与火炮,不会有武器把炸飞,但是这样的装弹方式确实会贻误战机,往严重了说,在装弹的时候稍不留神,就会被不知道从哪里射来的毒箭取掉性命。
“要不试试这样?”瓦特找来一块薄薄的、有点湿意的小方片包住弹丸,在装入管口的时候,有了湿意作为润滑的作用,不用木条推进弹丸也能顺利滑入枪管里。
“试试。”赵枫举枪一连射击了四次,每次都采用瓦特提供的装弹方式,速度果然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