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监,与“三杨”相抗衡。
年迈的杨士奇极力支撑危局,施展自己的才能,建议朝廷训练士兵,巩固边防,设南京参赞机务大臣,分派文武镇抚到各地考察民情,罢除派往各地的特务,减轻百姓的赋税,放宽刑罚,加紧吏治的整顿,使明英宗统治初年继续保持政治清明的局面。
之后,杨士奇和王振这个死太监争权,这是后话,我们说朱祁镇的时候,再来详细的说。
总之,杨士奇是三朝元老,在朱高炽、朱瞻基,乃至于朱祁镇,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对比杨士奇的贫穷出生,杨荣可就好多了。
他出生在条件还可以的家庭,出生时,他的祖父杨达卿听到他的啼声,说:“雄壮啊!这个孩子一定会让我家荣华显贵!”便给他取名为子荣。
杨荣十七岁被选入郡庠。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杨荣为诸生,讲解《孟子》中的养气章,得到了当时视学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赏识。同年,杨荣参与福建乡试,中第一。
第二年,杨荣于礼部会试中第三,殿试中二甲第二,赐进士出身,授翰林编修。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取得“靖难之役”胜利,他进入南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