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忽必烈的军队打垮了持异议者后,他虽然恢复了八思巴的权力,但又安置了一位蒙古人为吐蕃的宣慰使来帮助控制吐蕃。
公元1258年忽必烈在佛道辩论中对佛教的支持使他不为道教所喜爱。然而他为道教驰名的法术所吸引,并承认他们对较低阶层群众有吸引力。因此朝廷为建设道观提供资金,并向他们提供佛教已得到的相同豁免和特权。一些道教领袖意识到需要与佛教和蒙古人相容共处,并且首先寻求儒、佛、道三家的和解。
可以说,忽必烈为了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所以,忽必烈发动的军事战争,虽然对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浩劫,但在历史上仍能获得不错的评价。
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也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
他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马可·波罗将忽必烈尊崇为“诸君主之大君主或皇帝”,称赞忽必烈是“人类远祖阿丹(adam)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并认为这是“彼实有权被此名”。
《元史》对他的评价是: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