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相印合。
南宋初洪皓著作的《松漠记闻》首次指出:“盲骨子,《契丹事迹》谓之朦古国,即唐之蒙兀部。”
因为有个蒙字,所以,后来叫蒙古。
在辽代,蒙古各部为契丹皇朝大辽的臣民,受辽朝直接统治。
公元1125年,金灭辽,并大举南下,于是蒙古草原上的孛儿只斤部落酋长合不勒趁机自立,拓土开疆,威势日盛,附近各族于是在公元1127年推举他为蒙古部长,遂称“合不勒汗”。
不久,金太宗完颜晟宣召他入朝,席间合不勒汗酒醉失态,冒犯龙颜,自此便与金廷构隙,多年交战。终于在1148年,金朝与合不勒汗议和,册封合不勒为“蒙兀国王”。
蒙古人是塔塔尔、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人的后代,十二世纪初期之后,蒙古各部逐渐迁徙到蒙古高原,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被于辽朝统治,有时臣服于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及蒙古势力的逐渐强盛,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在斡难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