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驾崩后,他的第四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
柴宗训即位时,只有七岁,所以,国家大事,都由符太后临朝听政,范质、王溥等主持军国大事。
柴荣在世的时候,也已经为他安排后辅政的人选,除了治理国家的范质、王溥外,还有拥有兵权的李重进,他兼任淮南节度使,用来防备南唐;韩通兼任天平节度使,戍守开封东北面;而新贵赵匡胤则兼任归德军节度使,戍守开封东面;以向训为西京留守,戍守开封西面。
这些安排,应当来说是非常合理的,里面是会治国的范质等人,外面是抵御外敌智勇双全的大将,挡住南唐、辽国等。
不过,有一点他没有想到,那就是,要是这些大将造反呢?
他尤其没想到的是赵匡胤,这个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人,也是他认为最不可能造反的人,可是,偏偏就是他造反了!
柴宗训少不更事,但是宰相范质、王溥却知道赵匡胤权大,知道赵匡胤不应再掌禁军,当下有人主张先发制人,及早将赵匡胤干掉。
不过,范质等人考虑到赵匡胤势力强大,把他兵权完全撤销的话,会导致兵变,所以,只是把赵匡胤改任为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