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军队,而李昪则与众不同。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李昪虽然得到徐温的重用,但是,也决不会超过他的儿子的。不过,有运气的人,就是有运气。
公元918年,徐温的儿子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
李昪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帮助徐温报了杀子之仇,因功被任命为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从而控制了南吴部分朝政。
李昪有了权力之后,为了收揽民心,当下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
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凡有流落在其境内的士人他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
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了李昪。
公元919年,杨隆演称吴国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李昪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
李昪就此成为吴国第三把手。
公元927年,徐温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让他代替李昪执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