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宗杀了王可澄之后,任命郑注为风翔节度使,然后对王可澄举行风光大葬,所有大臣和宦官要参与葬礼。
他又郑注挑选几百名亲兵,在全部宦官去送葬时,将这些死太监们斩尽杀绝!
这事,唐文宗只和郑注私下商议,所以,连李训都不知道消息。
可是,身为皇帝身边亲近的人,他很快就知道郑注去风翔搬兵去,当下忙去见皇帝,要求他改变原有计划,先下手杀尽宦官,然后再逐走郑注。这样一来,皇帝就大权在握了!
李训要诛除掌握禁军实权的宦官,就必须有一定的武装力量。
所以,李训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派户部尚书王璠去任太原节度使、大理卿郭行余去任宁节度使,他们俩个人在赴镇之前,李训让他们先召募若干兵卒,然后助除宦官;又以京兆少尹罗立言权知府事,太府卿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刑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李孝本权知御史中丞,由他们罗致一些吏卒来诛杀宦官。
李训的这些做法,犯了两个大忌,一是这样大肆准备,让消息走漏;二是太过于高估临时召来的士卒。
这两点,成了李训的致命之处。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紫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