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试,才堪经邦科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
神龙四年夏,奉使岭南,就便省亲。
他当了几年秘书郎,得不到调迁,觉得没有什么前途了,便萌生归乡之念。
这时,正好太子李隆基有所作为,举天下文藻之士,亲自策问,张九龄应试道牟伊吕科,对策优等,升为右拾遗。
张九龄这一升官,又看到了希望,隐退之心既去,上进之心复强。
李隆基即位后,张九龄改任左拾遗。
但是,张九龄与宰相姚崇的矛盾却越来越大。
这个矛盾,自然就是因为张九龄是张说赞赏过的人,而姚崇又是张说的对头,所以,张九龄自然成了炮灰了。
张九龄见姚崇要打压自己,当下就上书姚崇,提醒他“远馅躁,进纯厚”。
姚崇见了张九龄的书信,见他有投靠自己的可能,当下回信,嘉纳其言,在选官用人中消除过去缘亲是举的流弊,坚持以才取人,整顿吏治。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12月,李隆基在东宫举文学士,张九龄名列前茅,被授为左拾遗;他曾上书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
然而,他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