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陈永仁设想中,那就是最理想的战场。
官兵要来剿匪,定然会从主山道攻上来,他们就守在那里便可。
届时,作为主力的屛石寨于正面与敌军对持,最信得过的红巾寨安排在他们身后策应。
其余众寨,则分别部署在山道两侧,从侧翼杀出。
在陈永仁的构思中,一旦开战,双方不可能会立即大面积地接触上。
只要在两军前锋刚刚碰头的时候,就开启火炮,对准官兵后方使劲轰,必然能给对方造成重大伤亡。
届时,侧翼埋伏的盟寨再杀出,收拾掉受伤的官兵,再与陈永仁的屛石寨合拢,就能形成困杀之势。
只是现在,炮弹被毁。他们无法威胁到敌军后方,更不能对他们造成大范围的攻击。
盟寨要对上的,也不是受伤的官兵,而是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精兵……
并且,对方人数被远高于己方……
下山的路上,陈永仁不停地在脑海中模拟着战局。无论他想出什么样的办法,在实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是无法扭转局势。
如果有火炮助阵,这法子可行。
但在没有火炮的情况下,兵力再分散,就等同于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