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中,已经快中午了,杨妈首先慢慢走到鸡窝附近看一看,摸一摸,有些失望的摇摇头,喃喃的说道,“这两只瘟鸡,都半个月了,还不下蛋,家里的煤油快用光了呀!”
在这个年代,鸡蛋似乎和黄金一样,成了万能的硬通货。因此,一只生蛋母鸡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决不亚于一个男劳动力。
日常生活中,谁家也离不开“三罐三瓶”,盐罐、油罐、酱罐和酱油瓶、煤油瓶、醋瓶。油是按人口限量供应,一年也就几斤的量;大酱每家自己都会做,剩下的盐、酱油和醋就只能靠买了。
没有钱怎么买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鸡蛋去大队里的供销社换了,这就是最原始的以“货货易物”了,用来解决全家的日用开支,因此也被领袖称为鸡屁股银行。
所以,家里生蛋的两只母鸡就成了重点看护对象,就算是这个青黄不接的年代,杨妈也绝没有敢动它们的念头。
而且鸡窝一定要搭在离窗户近的地方,为的是晚上有异响了好及时起身查看,尽管鸡粪的臭味会随风飘进来,也只能忍耐。
白天鸡是散养的,会跑到外面去觅食,等到傍晚时分,村头苍尾到处都是大人们“咕咕咕”……寻鸡的声音,成了另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