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和平,那么在下一场大战中,帝国将在三年内输掉战争。原因很简单,二十年内,帝国不可能打造出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也就会丢掉制海权,从而输掉战争。
虽然曼斯坦因没有这么悲观,但是他也知道,二十年的和平远远不够。
当然,里希特霍芬也知道,二十年的和平时期不可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获得能够挑战中国的国力。
要知道,中国需要的只是二十年的和平。
说白了,中国遭受的战争损失、以及经济受到的影响都比较小,二十年就能修复所有战争创伤。
显然,如果中德决裂,那么谁也不能阻止战争在二十年后再度爆发。
在此情况下,德军将领都意识到,必须尽一切可能维护中德关系,至少要使中国在二十年后没有理由向德意志第二帝国开战。
这样一来,就得接受中国提出的建议。
也就是说,在德军内部,接受欧洲霸主的地位已经是高级将领的共识,而且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来抵偿军火贸易欠款也不是大问题。
当时,德军能够拿来抵偿欠款的只有两种东西,一是军事基地,二是军事技术。
有趣的是,在很多人看来,前者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