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陆战队在战时采购的非战斗设备与物资中,有三分之二是工程设备与物资。
为此,陆战队不但采购了数十艘工程船只,还购买了大量预制件。
有趣的是,预制件本身还推动一项海运革命,即催生了集装箱。
在大战爆发之前,是没有集装箱这个概念的,货物只有两种,一是散货,二是液货。虽然早就有人提出,散装货物是提高运输效率的主要障碍,但是当时没有任何人想到把散货打包装到一起。直到作战需求催生了各种各样的预制件,而陆战队工程部队首先提出把这些预制件打包运送,海运部门的工程师才想到,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运送其他货物,以次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
事实上,战时用来运送预制件的板条箱就是最早的集装箱。
当然,这些板条箱的尺寸并不一致,而且都是一次性消耗品,没有人想过要把用木板拼凑起来的箱子回收再利用。直到战后,中国海运部门才首次提出用金属板制造货运箱,而且统一尺寸。
也正是如此,集装箱才正式诞生。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中国海军陆战队工程部队能够在规模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