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活塞螺旋桨飞机根本无法突破音障。
可以说,如果中国海军需要更先进的战斗机,“海雕”就是理想选择。
只是,“海雕”太不可靠了。
在进行海军验收试飞的时候,就有四架“海雕”坠毁。如果不是成飞与海军的关系非同一般,而且当时另外几家飞机制造厂设计的新式战斗机在性能上都差得太远,海军肯定不会让“海雕”进入量产阶段。
当然,海军提到的理由也非常关键。
要知道,在形成生产规模之前,“海雕”的定价是“海鹰”的两倍。
显然,对于装备规模庞大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来说,要用如此高昂的价格采购一种新式舰载战斗机,显然是很不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海鹰”又不是到了非退役不可的地步。
事实上,“海鹰”还有一定的改进潜力,而且其改进型的性能已经足够了,至少能够对付美军最新式的舰载战斗机。
综合这些因素,中国海军就没有急于大批量采购“海雕”。
当然,海军这么做,也迫使成飞去解决“海雕”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努力提高其性能的同时,想方设法的降低生产成本。也正是如此,“海雕”才在一九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