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就只能吃到冷冻食品与罐头食品了,而为官兵提供必要的维生素的食品只有两样,一是青柠檬、二是战舰上培植的豆芽,而这两样是舰队官兵最为反感的食物。
显然,糟糕的伙食条件,对官兵的士气与斗志有很大的影响。
战后,就有人评论,中国海军能够在大战期间保持高昂的战斗力,与其丰富、甚至可以说是奢侈的伙食标准有很大的关系。有人估计,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用与官兵伙食的费用占到了作战总支出的百分之十以上。比如,为了让舰队官兵能够在执行作战部署任务的时候吃到新鲜食物,中国海军几乎在每一座前进基地都设置了大型冷库,而且把新鲜食物的转运周期严格控制在半个月之内。当时,为了向前线运送一些容易变质的新鲜食物,中国海军甚至动用了军用运输机。
前面就提到,战前很多人选择加入海军服役,就与海军超好的伙食有很大的关系。
事实上,在海军官兵中,特别是基层水兵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偏远农村地区,部分在大战期间应征入伍的官兵甚至是文盲,入伍之后才进行了文化培训。对这些人来说,丰盛的伙食肯定要比一套漂亮的军装更有吸引力。
当然,这些因素,都会对官兵的精神状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