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当双方的炮击精度相差一个数量级的时候,意味着较差的一方要用十倍于对手的弹药,才能够取得与对手相当的战果。如果双方投掷弹药的能力相当,则意味着较差的一方在中弹十次之后,才有可能击中对方一次。在舰队炮战中,这意味着较差的一方根本没有胜算。原因很简单,再强大的战列舰也无法承受十枚大口径炮弹的攻击,因此美舰很有可能在被中国战舰打残之前,依然没有打中中国战舰。
这仗,还能打下去吗?
莱特想到了撤退,可是现在已经太晚了。
即便他立即出动驱逐舰发起鱼雷攻击,因为最高航速不如中国舰队,而且中国舰队里的第二战列还没有投入战斗,所以莱特也无法获得逃脱机会。
不能撤,那就只能继续打。
问题是,在这种远程炮战中,美军舰队根本没有胜算。
唯一的办法,就是缩短交战距离,以次提高美舰的炮击精度,缩短双方在炮击精度上的差距。
必须承认,莱特的判断非常正确。
原因很简单,在由雷达火控系统指挥的炮战中,炮战距离对炮击精度的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主要就是,只要在火控雷达的测距范围之内,测出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