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用中等口径高射炮、加上配备了电磁感应近炸引信的炮弹来弥补这个问题。事实上,这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中国海军在战争后期就逐步降低了对大口径高射炮的需求,防空主力成为了配备了电磁感应近炸炮弹的中等口径高射炮。
问题是,美军的中等口径高射炮还没有研制成功,电磁感应近炸引信也只用在了大口径高射炮炮弹上。
这个缺陷,将使“阿拉斯加”级,以及美国海军在随后的战斗中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然,这还不是所有问题。
在对海火力上,“阿拉斯加”级也有缺陷。不是说十二英寸舰炮的威力不够,与中国海军的二百八十毫米舰炮相比,美军的十二英寸舰炮在各项性能上都不差,甚至在炮口动能上还有一些优势。问题是,美国海军在二十多年前就淘汰了所有配备十二英寸舰炮的战舰,也就没有库存的十二英寸炮弹。到参战的时候,美国海军战列舰大多是十六英寸主炮,因此库存弹药也以十六英寸炮弹为主。更要命的是,“阿拉斯加”级开建的时间太晚了,而美军并没有为该级战舰单独研制炮弹。
当时,美军的十二英寸炮弹,大多来自英国。
主要就是,英国有很多库存的十二英寸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