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弹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俾斯麦”号在中弹近二十发之后,依然能够全速返回威廉港,而且四个月之后就全面修复。也就是说,击中“俾斯麦”号的所有十四英寸穿甲弹,没有一枚打穿了其主要部位的装甲,只有三枚打穿了次要部位的装甲,但是没有造成严重损伤。相反,“俾斯麦”级的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穿甲弹,能在通常交战距离内打穿“乔治五世”级的主装甲。
可见,让“乔治五世”级去对付“俾斯麦”级,胜算非常渺茫。
如果以主炮火力衡量,也就只有四艘美舰能与两艘“俾斯麦”级抗衡。
其次是,“北卡罗来纳”级的防护太薄弱了,至少在坎宁安看来,这两艘战舰与“俾斯麦”级、或者是“沙恩霍斯特”级交战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因此用其去拖住“俾斯麦”级更为合理。
别忘了,两艘“北卡罗来纳”级在建成之后,首先前往太平洋作战,并且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遭受重创之后,才返回美国东海岸,然后留在了大西洋战场上,并且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在第二次新乔治亚海峡海战中,两艘“北卡罗来纳”级面对的不是中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而是仅有二百八十毫米与二百四十毫米主炮的巡洋舰,并且因此遭受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