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的众多要求中,最独特、也是最奇怪的,就是采用内置式弹舱。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必须把鱼雷挂在弹舱里面,而不是像“翠鸟”那样,直接挂在机腹下面。
海军在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主要是考虑鱼雷的安全性。
当然,这么做也能降低飞行阻力。
问题是,当时海军已经在研制五百五十毫米航空鱼雷,因此鱼雷攻击机的内部弹舱就要做得足够大。
受此影响,“塘鹅”成了一种非常难看的战机。
从侧面看,“塘鹅”的机身又短又粗,就像是一只大肥鹅。也许正是如此,海军才为其取了这么个不雅的名字吧。
严格说来,“塘鹅”不是一种优秀的鱼雷攻击机。
主要就是太笨重了,基本上没有灵活性可言。如果不是有厚实的装甲保护,“塘鹅”的战损率肯定会高得吓人。根据中国海军的作战记录,曾经有一架“塘鹅”在被打掉了半截机翼,被二十毫米以下口径的高射机枪击中了一百多次之后,依然返回舰队,成功降落到了航母上。要是换成其他任何一种战机,哪怕是中国空军的攻击机,在类似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侥幸返航。
“塘鹅”在中国海军中的服役时间非常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