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就足以维持战争消耗,因此海上封锁对中国根本没有威胁,或者说没有致命的威胁,美国海军不可能通过封锁的方式来扼杀中国。
当然,潜艇除了执行破交任务,还有别的用途,比如执行战略侦察任务。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建议发展续航力在两万海里以上,能够从美国本土、或者珍珠港出发,前往西太平洋、甚至是南洋地区执行一个月以上的巡逻任务的远洋潜艇,而且必须是足够大的潜艇。
不可否认,尼米兹规划的美国海军发展战略中有不少的问题,但是总体方向上并没有大的错误,而且在航母、潜艇等关键性作战舰艇的用途上,尼米兹有着极为清楚的认识,而这份规划在整个大战期间,都是美国海军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国海军也基本上沿着尼米兹指定的方向在前进。
只是,将规划变成现实,需要的是时间。
在中国已经正式向美国宣战,而且即将出兵攻打菲律宾与马里亚纳群岛的情况下,美国海军缺少的就是时间。
对美国海军来说,前进的道路极为艰辛。
要想击败中国海军,美国海军必须积小胜为大胜,通过一次次战术性胜利,逐步改变中美海军的实力对比。
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