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产油量也在一千万吨以上。根据中国政府在战后公布的数据,仅在一九四零年下半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就达到了七千五百万吨,相当于年产量一点五亿吨,而一九四一年则提高到了二点二亿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在和平时期,中国是石油的纯出口国,也就是出口量大于进口量。
当时,中国也进口石油,不过是从中东地区进口高品质的轻质原油,而出口的则是国产的硫含量较高的原油。有趣的是,在大战爆发前,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原油出口国,即日本主要从中国进口石油。
更重要的是,在和平时期,中国国内的石油年消耗量在一点三亿吨左右。
也就是说,到一九四一年,中国在保证了国内民间原油消耗之后,还有数千万吨的富裕产量,而这足以保证战争消耗了。
资源上的差距,在战场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突刺”行动开始后,中**队每天消耗近十万吨物资,其中差不多有八万吨是弹药与燃油。根据中国陆军的作战报告,在最初三天里,仅炮兵就用掉了二百五十万枚炮弹,此外空军还用掉了近三万枚炸弹。
在如此强的火力打击面前,日军根本守不住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