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帝国空军没有重点发展重型轰炸机,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国力有关。
这种观点有其正确性,但是并不全面。
不可否认,在大战爆发前,德意志第二帝国确实没有发展战略航空兵的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一九三九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发电量不到三亿千瓦时,相当于美国的三成,比中国都少得多。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铝产量不会高到哪里去,也就没有足够的实力制造重型轰炸机。要知道,一架三十吨级的四发重型轰炸机至少需要三吨铝,相当于近三十架战斗机的铝消耗量。
其实,军事思想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众所周知,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个典型的陆权国家,东面与西面都有强邻,因此击败欧陆劲敌一直是德军的主要目标。为此,德军更需要一支能够为地面作战提供有力支持的战术航空兵。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装甲集群为核心突击力量的“闪电战”能够横行欧亚大陆,关键就得有一支强大的战术航空兵为装甲部队提供支持。在德俄战场上,德军的战术航空兵做出的贡献丝毫不亚于装甲兵。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强大的战术航空兵,帝国陆军根本打不了胜仗。后来,中俄战争再次证明,中国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