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日机,甚至没有日机紧急升空。
当时“凤翔”号的了望员甚至没有看出逼近的是挂着炸弹的攻击机!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分成八个小队的十六架“海鸥”全部帖着海面飞行,因此日本战舰上的了望员很难看到挂在飞机肚皮下的炸弹。
此外,从正面看“海鸥”与“福克”非常相似。
只是,日舰没有忘记使用高射炮。
在判明逼近的是中国战斗机之后,四艘日舰上的高时炮立即开火。
可惜的是,这四艘日舰上根本就没有多少高射炮。“凤翔”号上只有八门高射炮,而且都是小口径高射炮,射速也不够快。至于三艘轻巡洋舰,也只有几门高射炮,而且都不是速射炮。
面对低空性能极为出色的“海鸥”那些只达到一战标准的高射炮根本无济于事。
九点过七分,李向龙驾驶着“海鸥”进入了投弹前的跃升阶段。
“跃升投弹”正是李向龙本人总结出来的轰炸战术,而且也是由他传授给中国海军的其他飞行员。
短短几十秒后,李向龙驾驶的“海鸥”抛出了挂在机腹上的炸弹。
虽然日本海军航空兵也总结了一些投弹战术,但是主要是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