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为“柏林”号挑选官兵,组建一支帝国海军最优秀的官兵团队。
当然,冯承乾只挑选了不到一百名官兵,而且主要是参谋军官。
在这批官兵中,有几名冯承乾的同胞。他们都是在基尔运河扩建的时候,以劳工的身份来到德意志第二帝国,随后获得了帝国的准国民待遇,并且在战争爆发后,应帝国号召加入了帝国海军。
只是,他们大多是普通水兵。
这些华裔劳工要想成为帝国海军军官,在和平时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帝国海军军官都来自帝国海军学院,而该学院只招收优秀的帝国国民,并没向那些只有准国民待遇的劳工敞开大门。
当然,在战争时期,由士兵晋升为军官,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已经有数十名华裔在帝国陆军中获得提拔,成为了军官。
对这些华裔水兵,冯承乾自然是格外留意。
当时,他就让一个名叫张东强的华裔水兵当了他的随从,专门负责他的日常起居,也就是军官的副官。
战舰的时候,码头上有很多军人家属。
与公海舰队出港不同,“柏林”号不会在几天之后返回,得在大洋上活动几个月,能不能回来都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