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数量与“定远”、“镇远”二舰相同,但是采用纵向布置,每座炮塔的射界都超过了二百四十度,因此左右舷的火力密度是“定远”与“镇远”二舰的两倍,但是当时并没有成熟的海军战术,风帆时代的追逐战显然不适合蒸汽时代,所以这种设计方式遭到了众多工程师的反对。
更重要的是,大清派来的官员也认为两座炮塔远远不够。
要知道,这种战舰的排水量超过了一万吨,比“定远”与“镇远”二舰大得多,如果只装两座炮塔,显然显得过于单薄。
冯承乾认为,增强火力,不一定要增加火炮的数量。
在工程师都反对的情况下,冯承乾坚持己见,并且向大清官员提出,如果嫌火力不够强大,可以采用口径更大的舰炮,比如四十倍径的三百五十毫米舰炮,从而在只有四门跑的情况下,火力投送能力超过六门三百毫米炮。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折中方案。
只是,要说服工程师,还有大清的官员,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外,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也造不出口径为三百五十毫米的舰炮,即便正在研制,也需要等上一两年才能交付使用。
为了这件事,设计工作耽搁了将近